我的中國朋友的孩子們很多就讀私立學校或當地著名的公立學校。他們的孩子有許多考試和功課,下課後有些還要上安親班補數學,閱讀,寫作,和中文。他們很早就在考慮申請著名大學並為其做準備。從我與家長的閒聊中,我發現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裡競爭激烈,很少有合作的機會。在安親班補習的孩子會在暑假期間先學明年的數學概念,然後等開學後再學一次,這樣就可加強他們的數學技能。
從小在台灣傳統教育體系下長大的我,有時很難接受學校沒有功課且不用背書的教學方法。因此我們在家裡會為我們的女兒提供補充作業,要她們加強數學運算能力和背九九乘法表。至於英語寫作部分,我們沒辦法做什麼,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。但我們從小就讓她們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,她們在小學二年級時的閱讀能力已經超前一般的學生,幸運的是,她們可以從閱讀書籍和文字分析中學習到正確的英文拼字。我的大女兒直到今年五年級,老師才開始提供拼字測驗。而當她的老師開始測試50個州及其首都的名字時,學校有些家長卻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,認為這違背學校建構式教學的理念。
我很高興我的女兒們喜歡上學,並且都相當善於處理人際關係。她們有很好的創造力,也樂於助人,和我的成長過程有相當大的差異。在我學習的過程中,我為了獲得好成績,及通過入學考試,我花了所有的時間在課業上。我本來很愛看各類書籍的,但上學後,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只讀課本,而且拒絕閱讀任何與考試無關的課外讀物,直到20年後,我才重拾閱讀的樂趣。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像我一樣的成長經驗。然而,看著她們花在網路和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多時,我覺得這樣也不是辦法。我認為她們需要具備一些基礎知識在腦中,而不是等到她們需要時才趕快去學或查。不過,我也不會希望她們去背誦很多無用的東西,只是為了通過考試,之後就又還給老師。我想尋求一個中庸之道,既能享有學習的樂趣,又能承受考試和作業的壓力。
在放暑假之前,我的先生給了老大一個挑戰,每週5天,每天做3到4個小時的功課及學習。工作量包括閱讀,做研究,寫作文,寫數學題,寫及唸中文,學習英文打字,和做專案研究(老二也有功課要做,但份量較少)。我們還限制她們每天看電視及玩電動的時間。起初,我有點擔心我先生的要求太高,因為她們學校大多數同學暑假都在享受沒有任何功課的假期。然而,當我看到第一週過去後,大女兒為自己努力的成果感到驕傲時,我心裡想,也許我們這樣做是對的....為人父母,我們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經驗與未來,但我們當時不會知道是否我們所做的決定是最好的。即使有這些不確定性,我仍然充滿希望,知道我的女兒們是以比較“不痛苦”的方式學習,並希望她們以後能比我更有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