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,我提到一本書,“不只是說我愛你” ( More than saying I love you: 4 powerful
steps that help children love themselves) ,由安德烈古德曼韋納 (Andrea Goodman Weiner) 所著。這是一本教孩子自愛的書。我已經解釋了自愛 (self-love) 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。這個星期,我想與大家分享兩個在書中提到的活動。
第一個活動叫“比你更是你” (Youer than You)。這是一種不一樣的方式去讚美或回答孩子。孩子小的時候從父母的眼中來看周圍的世界。他們吸收父母想法和意見,把這些當作是自己的想法,或來弄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。我們經常聽到父母或老師說:“我喜歡你畫的這幅圖”,“我喜歡你幫助強尼收好了所有的玩具”或“我很高興你這次考試得一百分”。這樣的稱讚,把重點都放在大人身上,等於是鼓勵孩子從外在尋求贊同。讓我們換一個方式回答,把重點重新回歸到孩子身上。例如,當孩子問你是否喜歡她的畫(我的女兒以前大約每週問我這個問題一次),你可以問她:“那你呢?你喜歡你的畫嗎?”(而不是說,“我喜歡”),在她說“是的” 之後,你可以說,”太好了,因為你喜歡才是最重要的”。另一個例子是“你一定很自豪這次考試考這麼好,因為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時間準備”,
"你真是強尼的好朋友,幫助他收拾他的房間。“ 透過使用“你”開頭的句子,你把重點重新回歸到孩子身上,讓她知道她對自己的想法或感覺,其實比別人對她的想法或感覺更重要。
第二個活動是“思想測謊器”( Thought Lie Detector)。如果你的孩子,常常擔心這,擔心那的, 這個活動會對你的孩子特別有用的。人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想法,其中負面的想法佔大多數 。當消極或負面的想法經常出現在你的腦中,時間久了,它往往成為你認為的現實。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我們首先要教我們的孩子能警覺到這種沒有益處的想法。這些負面想法有時包含“應該”這個詞,例如“我不應該在課堂上發表意見的,現在大家都認為我很笨”,“我應該要考好一點的,現在我永遠不會進一個好的大學。” 或者,你可以教你的孩子能警覺到由負面想法所引起的感受,如恐懼,焦慮,或覺得喉嚨哽咽,想要哭。當你的孩子被這些毫無根據的消極想法所困擾時,你可以問她:“你這個想法是有根據的嗎?”如果她回答“是”,那你再問下一個問題,“你是根據什麼呢?” 要她找到證據支持這個消極的想法。在她明白這個消極的想法是毫無根據後,你就可以問她:“那妳覺得妳應該有的想法或感覺是什麼呢?”然後你可以幫助她找到可以支持這個更接近真實想法的證據。